还是脱衣舞厅那套把戏

来源:西坡原创

看到一个非常有力的比喻:AI的诱惑力跟脱衣舞厅是一样的。

来自纽约客的文章Sora 2 and the Limits of Digital Narcissism,作者Jay Caspian Kang.

他是这么论述的:目前AI生成的那些视频,吸引用户参与和转发的点都在于,把你或你的朋友的形象放置到过去那些遥不可及的场景。

AI就像魔镜一样,可以轻松帮你“获得诺贝尔奖”“入选NBA”“驾驶轰炸机参加二战”“进入宫崎骏电影”“在权游世界骑龙翱翔”……

仔细想想,这就是脱衣舞厅的运作方式。进门之后,你就会被植入一种幻想——最后也许会真的发生点什么。怀揣梦想的老实人,在那些挑逗性暗示的激励下,不断从兜里往外掏钱。可是你能真的进入那些世界吗?

看破这一点,并不等于能够戳破AI泡沫。只要足够多的人走上同一条道路,那么再愚蠢也不是泡沫,或者即便是泡沫,它也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从一种愚蠢走向另一种愚蠢,从一种泡沫涌向另一种泡沫,是人类的常态。没有泡沫的日子,最难将息。

我想到的是,为什么我对AI视频就像我对网剧、网文一样,不怎么感冒。不是因为我不爱幻想,而是因为我的幻想不需要这些媒介和辅助。可能每一个能够真正进入文学世界的人,都不需要这些“外物”帮忙。

事实是,我可能太爱幻想,太善于幻想了,我可以自主完成,这些玩意帮不到我,只会破坏我的沉浸感,使我出戏。我对幻想的要求太高了。

穷人家的孩子还是要搞文学,搞艺术,实惠啊。

我经常觉得那些明星艺人、纨绔子弟花那么多钱冒那么大风险找人配合自己搞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把戏,本质就是自主幻想能力不足,所以很容易就被人卡了脖子。

就像《红楼梦》里的倒霉蛋贾瑞,要是只在心里惦记凤姐,谁也管不着,可他做不到,他必须得说出来,这就从风流变成下流了。后来病入膏肓,道人送来可以救命的风月宝鉴,叮嘱他不能照正面,只能照背面。照背面就是吓人的骷髅,照正面就是可人的凤姐,结果贾瑞照正面照得不可自拔,最后送了性命。这就是在警告我们,要扎扎实实建设自主幻想能力,避免受制于人或物。

反观宝玉,他的自主幻想能力早就获得了警幻仙子的肯定:“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

人都是幻想的动物。活一天,幻想一天,活一世,幻想一世。幻想也是一种技艺,按现在的发展趋势,幻想或许是将来人类最核心的技能,进可攻退可守。再不济,头脑中有两亩梦田时时耕耘,也可以减少几分现实中被收割的风险。

大概从青春期起,人群开始分化,大部分人脱虚向实,少部分人执虚为实。不幸之幸,我属于后者。一开始我觉得自己很奇怪,后来却越来越发现,自己可能是走了一条狡猾而省力的路。因为我发现那些脱虚向实的人,并没有真的放下心中的虚,而压抑下来的焰火再燃烧起来,往往会消耗更多的燃料,不小心烧大了也更难从头再来。即使不烧出地表,闷燃的代价也不得了。

有位作家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说了一句心酸的话: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清风明月也不当一钱用。今天还可以添上一层意思:一个人要是再也无法体会清风明月之乐,却惦记上了月宫里的嫦娥,恐怕金山银山给人搬走都不够。

AI视频,至少目前阶段的AI视频,最大的缺陷在于只能一次性使用。没人想看第二次,可能也没打算让你看第二次。可是哲学家说,我们需要对同一个文化产品进行多次使用,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经验的一部分。和书籍、电影这些可以喂饱我们的东西相比,短视频的致命缺陷就在这里,它不是为了满足你,而是为了让你永远感到不满足,永不满足就会永远依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