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瑞生物港股IPO:中期利润暴跌97.9% 供应商集中度飙升34.4个百分点引监管关注

核心财务指标断崖式下滑:利润近乎归零 毛利率创历史新低

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瑞生物")港股IPO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业绩出现罕见滑坡。期内营收5.24亿元,同比下滑18.7%;净利润仅165.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8.22亿元暴降97.9%,净利率从12.8%骤降至0.3%。公司称利润下滑主因"员工成本增加及新设施折旧",但数据显示管理费用同比激增30.4%至7518万元,成为吞噬利润的核心因素。

利润表核心数据对比

指标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 变动幅度
营业收入(亿元) 5.24 6.44 -18.7%
毛利(亿元) 2.58 3.60 -28.2%
期内利润(亿元) 0.17 8.22 -97.9%
毛利率 49.3% 55.8% -6.5百分点
净利率 0.3% 12.8% -12.5百分点

值得警惕的是,公司毛利率已连续三年下滑,从2022年的59.7%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8.5%,累计降幅11.2个百分点。其中核心产品磷酸奥司他韦原料药因纳入带量采购,销售收入同比暴跌66.2%,直接拖累营收增长。

业务结构严重失衡:原料药依赖度83.5% 创新药"画饼充饥"

招股书显示,公司收入来源高度集中于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4.37亿元,占总营收83.5%;制剂产品收入仅0.76亿元,占比14.5%;研发服务收入0.06亿元,占比1.2%,业务结构呈现"一药独大"风险。

收入构成分析

业务板块 2025年上半年收入(亿元) 占比 毛利率
原料药/中间体 4.37 83.5% 48.5%
制剂产品 0.76 14.5% 54.3%
研发服务 0.06 1.2% 75.2%
其他 0.04 0.8% 1.9%

尽管公司宣称"高端制剂+创新药双轮驱动",但核心创新药BGM0504(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仍处III期临床,预计2026年才提交上市申请,短期内无法贡献收入。而该管线已耗时4.1年,较恒瑞医药同类药物平均3.2年的研发周期显著滞后,临床推进效率存疑。

供应商集中度飙升34.4个百分点:单一供应商依赖风险陡增

供应链风险成为本次IPO最大隐患之一。2025年上半年,公司对最大供应商采购额达2.44亿元,占总采购额比例从2024年的6.3%飙升至40.7%,半年内激增34.4个百分点;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同步从23.2%升至52.3%,远超行业安全阈值。

供应商集中度变化

指标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 52.3% 23.2% 12.6% 8.5%
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 40.7% 6.3% 12.6% 8.5%

公司解释称采购集中因"创新药临床试验特殊原材料采购增加",但未披露该供应商名称、合作期限及替代方案。独立分析师指出,创新药研发关键阶段依赖单一供应商,可能导致议价能力丧失,若合作中断将直接延误III期临床进度,研发投入面临打水漂风险。

研发投入7.9亿未见回报:创新药上市遥不可及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7.9亿元,占营收21.4%,但创新药管线进展缓慢。核心产品BGM0504注射剂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治疗,目前处III期临床,而全球已有礼来替尔泊肽等3款同类药物上市,先发优势尽失;口服剂型刚进入I期临床,预计2028年后才能上市。

研发管线进展

候选药物 适应症 研发阶段 预计上市时间 全球竞争格局
BGM0504注射剂 肥胖/2型糖尿病 III期临床 2026年(中国) 全球已有3款同类药物上市
BGM0504口服剂 肥胖 I期临床 2028年以后 至少8家企业在研
BGM1812 肥胖 I期临床 2029年以后 尚无同类药物上市
吸入用布地奈德 哮喘 已获批 2025年底上市 国内已有5家企业获批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研发费用中人员成本占比高达62%,2025年上半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42.3万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但临床推进效率未见优势。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38亿元,对应净利润仅0.17亿元,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

实控人股权集中38.53%:高分红与研发抢资金引质疑

招股书显示,实控人袁建栋通过直接持股26.83%、母亲钟伟芳持股5.33%及关联企业博瑞鑫稳持股6.33%,合计掌控38.53%投票权,且核心管理层6人来自家族或关联企业,治理结构集中风险显著。

更为市场诟病的是,公司在创新药研发关键期仍持续高比例分红。2022年至2024年累计分红4.05亿元,占同期净利润35.7%,而同期研发投入仅7.9亿元。在2025年上半年利润近乎归零的情况下,资金分配合理性遭质疑——究竟是优先支持创新药研发,还是满足实控人分红需求?

政策与市场双重绞杀:带量采购+环保罚单压顶

公司面临多重外部压力:3款主要产品已纳入国家带量采购,平均降价54.3%;原料药出口占比45.2%,受中美贸易摩擦及欧盟《生物安全法案》潜在限制;2024年因污水处理不达标被苏州环保局罚款237万元,环保合规成本上升。

与同业对比,公司多项指标全面落后:毛利率49.3%低于行业平均61.2%,研发投入占比26.4%低于行业31.5%,资产负债率52.0%高于行业43.5%,现金比率1.3远低于行业2.5。当前估值对应2025年预测市盈率37倍,显著高于港股生物医药板块平均28倍,存在估值泡沫风险。

同业对比关键指标

指标 博瑞生物 信达生物 药明巨诺 行业平均
研发投入占比 26.4% 32.7% 41.2% 31.5%
毛利率 49.3% 67.5% 72.3% 61.2%
资产负债率 52.0% 41.3% 38.7% 43.5%
现金比率 1.3 2.1 3.8 2.5

风险警示:投资者需警惕六大雷区

综合招股书披露信息,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以下风险:
1. 利润持续归零风险: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仅0.3%,管理费用激增30.4%未见刹车迹象;
2. 供应链断裂风险:40.7%采购依赖单一供应商,创新药研发关键原材料供应存疑;
3. 研发失败风险:BGM0504若不能证明疗效优势,7.9亿研发投入或打水漂;
4. 带量采购冲击:已有产品平均降价54.3%,原料药业务毛利率恐进一步下滑;
5. 股权集中风险:实控人掌控38.53%投票权,高分红或持续挤压研发资金;
6. 估值泡沫风险:37倍预测市盈率远超行业均值,业绩与估值严重背离。

结语:博瑞生物正经历从原料药企业向创新药企的"生死转型",但中期利润暴跌、供应链失控、研发进展滞后等问题已暴露转型根基不稳。投资者需审慎评估其2025年下半年业绩能否企稳、BGM0504临床数据是否达标及供应商依赖能否缓解,切勿盲目追逐IPO概念。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